logo

新聞資訊

資訊分類
/
/
/
再見 數字化!你好 智能化!

再見 數字化!你好 智能化!

  • 分類:行業新聞
  • 作者:仇開芹
  • 來源:
  • 發布時間:2021-07-14 17:41
  • 訪問量:

【概要描述】再見 數字化!你好 智能化!

再見 數字化!你好 智能化!

【概要描述】再見 數字化!你好 智能化!

  • 分類:行業新聞
  • 作者:仇開芹
  • 來源:
  • 發布時間:2021-07-14 17:41
  • 訪問量:
詳情

全面數字化大勢所趨,已經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脫離這股大浪潮,無法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必將消亡。

如今,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持續深入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與云計算等技術的日益演進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,不止是數字化創新,智能化轉型才是一場關乎未來的關鍵競爭。

在當下的技術環境中,數據的采集、存儲與分析,已經不再是難題,幾乎所有結構化與非結構化的數據,均能實現在線化。不過,數字只是手段和工具,智能才是目的和價值。企業全要素的數字化是起步,最終目標是實現商業運行的全智能化。

根據華為GIV預測,2025年全球新增數據量預計180ZB,將遠超人類處理能力。借助人工智能手段進行更高效的數據分析、處理、決策,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智能化水平,無疑將成為企業經營的核心任務之一,預計到2025年,全球企業對AI的采用率將達86%。

那么,數字化與智能化到底有何區別與關系?為什么智能化才是終極目標?有哪些行業已經率先開啟智能化經營新浪潮?

>>智慧零售:無數據不智能,無智能不商業

 

企業為什么要數字化和智能化?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、CEO助理&云智能新零售負責人肖利華看來,“時代在快速演變,消費者現在已經在線了,我們的店鋪、商品、導購的服務是不是在線?如果不在線意味著消費者找不到你,這是很大的問題。數字化在線化只是第一步,未來所有企業都會是數字化、智慧化的。消費者已在線,倒逼企業組織、業務、生態都在線,如果不在線很大一半戰場都沒了?!?/span>

 

他認為,數據即業務,業務即數據,真正做到這一點才能實現數據驅動,一切業務數據化,一切數據業務化,無業務不數據,無數據不智能,無智能不商業,“數據化、在線化這是第一步,智能化才是未來?!?/span>

 

阿里巴巴也在推動企業全鏈路數智化五部曲:第一個步驟就是基礎設施云化,服務器、存儲、帶寬等全部上云;第二個全面觸點數字化,通過門店數字化、IOT中臺等把各種數據采集回來;第三是核心業務在線化,包括所有業務中臺建設、釘釘系統集成;第四個是數據中臺建設,加上數字化營銷、營收、運營等環節;第五個是端到端全業務鏈智能化,最終在商品企劃、渠道、開發等環節實現智能化。

 

對于蘇寧“智慧零售”的本質與核心,蘇寧易購副董事長孫為民認為,一是零售要素的數字化,二是零售業務運作的智能化。

 

零售要素的數字化包括商品的數字化、用戶的數字化和支付的數字化,這是建立電子商務和未來智慧零售的基礎。

 

運營的智能化包括采購、銷售、配送、服務以及用戶的使用,整個的全流程都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智能化。比如,零售環節要形成智能采購,就要通過對現有用戶數據的歷史分析和趨勢分析,來預測輸出訂單,尤其在銷售環節和服務環節,人工智能的參與會極大地提高銷售效率。

 

>>智能營銷:從數字營銷到智能營銷進化

 

在萬物互聯的生態中,所有消費者的行為、所有的媒介觸點、甚至所有的場景都是數字化的。

 

 

未來,在理想的狀態下,企業數據中臺可有效作用于廣告、市場、銷售、運營、服務等各環節,為企業與品牌方深入用戶洞察、全景業務分析、高效準確決策提供科學有力的策略支持。

以廣告主常用的DMP為例,目前已實現三大功能:第一是程序化廣告購買,這是最基礎的功能,側重于理解、創造和觸達正確的細分受眾來提升媒介購買效率;第二是營銷溝通,推動多渠道、顧客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營銷溝通;第三是數據驅動智能決策,通過對商業生態、趨勢變化、客戶及其行為和需求的深度了解,來驅動更智能的決策。

 

從營銷平臺側觀察,包括BAT在內的超級平臺,也均提出了“智能營銷”的理念,助力廣告主提升營銷的易用性、靈活性與超越性。

 

阿里媽媽對其營銷工具進行了智能化升級,驅動更全方位、更智能的廣告營銷服務,不斷邁向“深智能”,讓品牌商家能充分利用其后臺算法與數據能力,實現廣告營銷效率的提升。

 

騰訊推出智能營銷云,基于對營銷領域全球化課題及“智能+營銷”的探索,把營銷技術發展推向精準化、數據化、智能化,賦予企業擁有面向“智能+”時代的數字化競爭力。

 

百度智能云發布的“智能營銷與客服解決方案”,基于百度領先業內的AI中臺和知識中臺,通過智能的語音對話、服務機器人等多種形式,讓千人千面的服務成為可能。

 

>>智能制造:智能化改造,讓需求驅動生產

 

“全面數字化、全面智能化”是美的集團的核心戰略。通過“智能家居+智能制造”雙輪驅動,美的從“家電巨頭”進化為“科技新銳”,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戰略深刻改變著美的發展與增長格局。

 

 

生產環節,是制造業企業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之一。美的空調生產車間的智能化改造,就是美的智造的一個比較突出案例。

一條普通空調生產線的換型時間為45分鐘,一次組裝合格率為97%,信息化品質控制點有6個,工人數量為160人,機器人數量為0。與之相比,全智能生產線換型時間降至3分鐘,一次組裝合格率達到99.9%,信息化品質控制點升至108個,工人數量降至51人,機器人數量升至68臺。

 

美的集團特別強調,推動智能制造技術,成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;最重要的是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提高產品質量、合格率,用市場訂單、消費者的需求,來驅動美的整個制造與供應鏈的運作,實現柔性化生產,讓工廠可以生產多批次、小批量的訂單,滿足個性化訂制的需求。

 

美的實現數字化平臺后,所有系統實現在線化,產生了大量數據。美的結合管理經驗建立模型,基于這些數據進行學習和計算,反過來調優。

 

美的集團副總裁、CIOIOT事業部總裁張小懿認為,現在其實有兩個美的在運行,“一個是物理世界的美的,一個是數字世界的美的,數字世界的美的在應用虛擬模型測算之后,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,再反饋到現實美的?!?/span>

 

>>智慧金融:以“智慧大腦”驅動高價值經營

 

作為數字化程度和應用較為領先的行業,銀行已普遍開始了數字化轉型,并向智能化方向邁進。

 

根據數字化咨詢機構愛分析的判斷,智能化將成為未來銀行業務的基本特征,未來銀行需能夠建立起對用戶個性化需求進行快速響應的業務體系。

 

 

隨著前端產品的場景化,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也呈現個性化、差異化、定制化的趨勢。未來,銀行將以數據和人工智能為驅動,智能地感知各類用戶需求,廣泛匯集行內外數據,構建各類需求模型,精準向客戶匹配和推薦相關產品和服務。

風險防控方面,銀行也需打破目前基于知識經驗的風控體系,能夠基于行內外數據,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搭建風控模型,建立起覆蓋貸前、貸中和貸后的實時反欺詐能力。

 

目前,各大金融機構均已搭建“智慧大腦”,賦能經營。在數字化轉型戰略實施過程中,興業銀行以“興業大腦”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平臺建設作為引領與推動業務發展的重要抓手,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。以機器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,充分運用到信用風險、精準營銷、投資理財、合規內控和網點服務等領域。

 

“中信大腦”作為中信銀行的智慧中臺,核心是將產品、數據、技術等核心資源進行整合,構筑起智慧化、集中化、敏捷化的運營體系,隨取隨用,為數字化經營提供支撐。據了解,“中信大腦”集成了深度學習、自然語言處理、圖計算等核心人工智能技術,已經具備了為零售、對公、托管、合規等多領域提供智能化服務的能力。

 

 

>>智能汽車:汽車行業革命下半場的壓軸戲

 

對于汽車行業而言,新能源只是上半場,智能化才是下半場。智能汽車,是人工智能、芯片演算、5G、車聯網、大數據和新型感知等多種技術耦合的結晶體。

 

 

這種汽車不需要人去駕駛,人只舒服地坐在車上享受這高科技的成果就行了。因為這種汽車上裝有相當于汽車的“眼睛”、“大腦”和“腳”的攝像頭、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操縱系統之類的裝置,和人一樣會“思考”、“判斷”、“行走”,可以自動啟動、加速、剎車,可以自動繞過地面障礙物。

早在20128月,谷歌就宣布其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,已經在電腦的控制下安全行駛了30萬英里。谷歌無人駕駛汽車依靠激光測距儀、視頻攝像頭、車載雷達、傳感器等獲得環境感知和識別能力,確保行駛路徑遵循谷歌街景地圖預先設定的路線。

 

時下,汽車產業已迎來新的巨變,智能化、網聯化、共享化、電動化,成為業內共識。其中,頭部車企對“智能化”的熱情空前高漲。

 

在汽車新四化的浪潮中,寶馬向來都是積極參與者。BMW云端的導航系統,通過實時信息與預測模型相結合,以大數據模型作基礎,考慮前方路段交通狀況變化,精確地計算到達路線和時間??梢哉f,這已經不再是一臺單純的汽車,而是一輛可以實時接收并處理各種數據的移動出行工具。

 

此外,豐田汽車計劃投入200億日元成立軟件子公司Woven,專注于開發自動駕駛、汽車操作系統以及高清地圖等業務;長城汽車也設立了一級部門“數字化中心”,囊括所有汽車數字化業務,包括智能駕駛、智能座艙、數字化營銷平臺等;奧迪、本田、廣汽、威馬等車企也都紛紛加速了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。

 

>>智能家居:從由單品智能 向全屋智能演進

 

作為智能家居發展的最終形態,從智能單品,到各大云平臺,大數據、物聯網的加持,全屋智能已經成為各大企業爭相布局的領域。

 

 

智能家居,是以住宅為主體,綜合利用物聯網、云邊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使家居設備具有集中管理、遠程控制、互聯互通、自主學習等功能,實現家庭環境管理、安全防衛、信息交流、消費服務、影音娛樂與家居生活有機結合。

目前,傳統家電制造商、互聯網巨頭、手機制造商和網絡運營商,紛紛入局爭奪智慧家庭的入口。巨頭積極布局的背后,智能家居也正從“單品智能” 向“全屋智能”演進。

 

總體而言,深入全屋智能領域布局的企業可以分為兩類:一類是以智能手機、智能音箱、智慧屏等產品切入市場的手機廠商;另一類則是以空調、洗衣機、冰箱等白電產品,打入全屋智能市場的海爾、格力等家電企業。

 

手機廠商更注重硬件產品之間的聯動能力,比如華為發布的All in One全屋智能解決方案,就是以主機為核心,通過網絡覆蓋,聯動照明、安防、空氣、用水、音樂等系統,進而達到的全屋智能的場景應用。

 

和手機廠商相比,家電企業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,側重于用戶的生活體驗。比如海爾的三翼鳥智家方案,通過將智能冰箱、智能空調、智能衣柜、智能門鎖等家居產品與用戶生活進行融合,進而達到更好的居家體驗。

 

智慧城市:全面提速城市“智”理

 

 

關鍵詞:
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
Copyright ? 2019  江蘇中建智能工程有限公司     蘇ICP備16061708號-1     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揚州